端午假期3天,別人都在享受假期,而在泗陽縣八集鄉(xiāng)開油坊的劉厚蘭卻很忙,因為新的油菜籽下來了,每天都有許多街坊鄰居擔(dān)著一袋袋自家地里收獲的油菜籽,讓劉厚蘭幫忙榨油。劉厚蘭憑借自己近20年的榨油手藝,讓農(nóng)家端午增添了一份濃濃的菜籽油香味。
登門顧客絡(luò)繹不絕
6月2日早晨剛6點,劉厚蘭家的油坊一開門,跑了四五公里來的兩位顧客已到了店門前。看到客人進門,劉厚蘭馬上推上電源預(yù)熱軋油機,給炒貨機點火。借著燒熱炒貨機的時間,她給顧客稱好了100公斤的油菜籽,麻利地倒入炒貨機,填柴、燒火……
這時,顧客們陸續(xù)來到,劉厚蘭聘請的兩個工人也開始忙碌起來。
軋油機進入自動操作程序,又有工人相助,在軋油機響起的“嗞嗞”排氣聲中,劉厚蘭一邊觀察炒貨機,一邊和記者閑聊起來。
劉厚蘭說,菜籽油又叫香菜油,老百姓圖的就是個香味。“想要軋出油香,那是要功夫的,炒油菜籽的火候是關(guān)鍵。不是我自夸,油菜籽炒到啥火候可以出油,我聽聲音就知道,軋出的油香味純正。我家軋油20年了,四鄰八鄉(xiāng)的都很信任我家,周邊幾十里都來這兒軋油。”
劉厚蘭說,她這兒不僅軋菜籽油還軋花生油、葵花籽油,百斤油菜籽出油15公斤,百斤花生出油20公斤……品質(zhì)一樣的好。這幾年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,有些城里人寧肯多掏幾塊錢、多跑幾十里路,來她這里買油。“為啥?因為在我這里顧客能現(xiàn)場看著油菜籽、花生、葵花籽變成油,吃著放心。”劉厚蘭說。
誠信是她攢了20年的招牌
“轟———轟———”軋油機的聲音沉悶有力,伴著師傅們哼出的號子聲,仿佛把人帶進那久遠的年代。即使是遠隔數(shù)米,你也能聞到那濃郁的四野里彌漫著菜油的香氣。“開油坊20年我很少離開,感覺哪天要是聞不到這股香味,就渾身不自在。”劉厚蘭一邊選油菜籽一邊說。
記者了解到,56歲的劉厚蘭其實出自書香門第,父輩都是從事教育的,丈夫也是教師,而她年輕時還做過鄉(xiāng)村醫(yī)生。1994年,劉厚蘭丈夫經(jīng)營的小商店收購了大量油菜籽,最終卻銷不出去。“那時我家的3個孩子都在上學(xué),家里連學(xué)費錢都要拿不出來了,沒辦法我就跟人學(xué)起了軋油的技術(shù),然后借錢買了工具,開了間小油坊。”劉厚蘭說起這些往事時臉上一直帶著微笑,仿佛那些辛酸的過往都以化作過眼云煙。
20年前的小作坊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擴大了很多倍,劉厚蘭的技藝也精湛了,她的油坊在當(dāng)?shù)鼐秘撌⒚F(xiàn)在還有很多城里人慕名來買油。誠信是劉厚蘭經(jīng)營油坊的立業(yè)之本,這也是她做人的原則。
十多年前,劉厚蘭家也是采用古法榨油,工序非常繁瑣。油菜籽從晾曬、過濾、磨坯、蒸燒、榨油到分坯,絲毫都不能馬虎。把篩選好的油菜籽曬干,然后放到石磨上磨成沫,再放到蒸鍋中蒸熟。蒸好了,工人們?nèi)讨鵂C,把冒著白氣的熟油菜籽裝進袋子里,再用鋼絲箍好,包成坨子放進油井中,油井每次可以放5個坨子,然后再利用杠桿原理把油軋出來。每一次對油井中的坨子都要軋3次,清亮的油才一滴一滴地滲出,整個榨油過程需耗時24小時。這幾年,劉厚蘭的油坊也開始用現(xiàn)代化機械生產(chǎn)的菜籽油,從原料進入機器到最后擰開龍頭,一次性灌裝幾十桶,只需3個多小時。
每年6月份開始,從第一批油菜籽下來,劉厚蘭的油坊就進入旺季了,到了年關(guān)時更是晝夜加班。劉厚蘭不管多忙,總是要親自“掌舵”關(guān)鍵程序,如炒油菜籽的過程,她一定會全程守在鍋前,無論多熱。“炒油菜籽,必須要抄到菜籽‘開心’的溫度才行,這個不是具體的數(shù)字能說明的,全憑感覺。”劉厚蘭認為,油是千家萬戶要吃進肚子里的,若不盡心,影響了出油質(zhì)量,那可是要砸招牌的。
“你別看這會兒生意這樣紅火,現(xiàn)在已不像以前整個年頭都不停工了,如今一年只有五六個月時間開工,這一行畢竟已是夕陽產(chǎn)業(yè),被取代是遲早的事。”劉厚蘭沒有將自己的技藝傳給孩子,她的3個孩子現(xiàn)在都已學(xué)業(yè)有成,各自有一份稱心的工作,這是她最驕傲的事情。